• <tr id="caaik"><s id="caaik"></s></tr>
  • <button id="caaik"><code id="caaik"></code></button>
    <tbody id="caaik"></tbody>
    中草藥系列知識
    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 > 提取物百科 > 中草藥系列知識 > 詳細內容

    中藥的加工--中藥系列知識

    作者:中藥加工 來源:《中藥鑒定學》 日期:2015/5/5 8:57:24 瀏覽量:7046 評論:0 標簽:中藥系列知識

    這里所說的中藥加工,是指中藥采收后的產地加工。采收的中藥大部分均須在產地經過揀、洗、切、蒸、煮、湯、干燥等簡單加工,才能使藥材達到干燥,符合商品規格,確保藥材質量,同時,也便于包裝、運輸和儲藏。

    中藥加工

    中藥因種類多,商品規格要求不一,各地傳統習慣也不相同,故加工方法各異。一般常見的加工方法有以下8種:

    一、揀、洗

    采回的藥材需除去雜質及非入藥部分,如牛膝去蘆頭;丹皮去木心;赤芍去地上部分;金銀花去莖葉等。同時還得清晰泥土,但有的不能水洗,如生地、北細辛等洗后會變質。

    二、切

    凡質地堅硬,不易干燥的根及根莖類藥材,如土茯苓、大黃、山藥、甘草等,常趁鮮時切成片或塊,有利于干燥。還有一些較大的果實類中藥如枳殼、木瓜、佛手等,縱或橫切成2-4片再干燥。

    三、蒸、煮、燙

    一些富含漿汁、淀粉或糖質的藥材,采回后,洗凈放入沸水中燙片刻或稍煮,以便使細胞內蛋白質凝固、淀粉糊化,破壞酶的活性,促進水分蒸發,如天麻、百合、百部等;有的花類中藥為保持花朵完整不散開,須蒸后干燥,如菊花;有的經蒸后能殺死蟲卵,保存藥效;如五倍子;有的經蒸煮后能起滋潤作用,如黃精、玉竹、女貞子等。

    四、刮皮

    藥材采回后,洗凈入沸水燙死后刮去外皮,然后干燥,使眼色潔白,如天麻、北沙參、白芍、明黨參等。

    五、去殼

    種子類藥材,果實采回后曬干去殼取種子,如決明子、千金子、白芥子等,也可先去殼取種子再干燥,如桃仁,杏仁等。

    六、發汗

    有些藥材采回后,需堆放起來使其發熱或微正、煮后堆放起來發熱,使其內部水分往外揮發,變軟變色,增加香味,以便干燥,這種方法稱“發汗”。如厚樸,玄參等,通過發汗,使其具有特殊色澤,有的藥材為了內外干燥一致,必須經過發汗處理如山藥、麥冬、白術等。

    七、熏

    有些藥材為了保持色澤潔白,在干燥前可用硫磺熏蒸,如山藥,北沙參、明黨參等。熏硫還可以加速干燥,防止霉爛蟲蛀。

    八、干燥

    藥材在采收后初步加工時,均需要進行干燥。干燥的目的是為了及時除去新鮮藥材中的大量水分,避免霉爛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壞,保證藥材質量利于儲存,常用的干燥方法有。

    1、曬干

    利用陽光直接曬干,這是一種最方便、經濟的干燥方法。但曬干法常受天氣變化的影響。是其缺點,必要時陰雨天可改用烘干法。多數藥材均可用曬干法干燥,但需要注意:①含揮發油的藥材不宜采用此法,以免揮發油散失,如薄荷當歸等;②藥材色澤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變顏色、變質者,不宜用此法,如紅花,金銀花,獨活等;③在烈日下曬后易爆裂者不宜用本方法,如郁金,厚樸等。

    2、烘干

    利用火熱或電熱使藥材干燥的方法,可在烘箱、烘房上進行。溫度一般以50-60℃為宜。若藥材成分會因加熱而變化的,干燥應用40℃以下低溫處理為好,其中以20-30℃為宜,根及根莖類以30-65℃為宜;漿果類以70-90℃為宜;含揮發油類的,宜25-30℃,此法的優點是: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,干燥速度快。

    3、陰干

    將藥材放置或懸掛在通風的室內或蔭棚下,使水分在空氣中自然蒸發而干燥,此法主要適用于含揮發性成分的花葵、葉類及草類藥材,如薄荷,玫瑰花、荊芥等。此法的缺點是溫度低、干燥慢,需經常翻動,以防霉壞及色澤不勻。

    藥材干燥后一定要涼透才能包裝。否則會因為內部溫度高而發霉,或因部分水分未散盡而引起霉爛變質。

    有些藥材不適合用以上方法干燥的,則可用裝有石灰的干燥器進行干燥。

    更多新聞評論
    網站首頁 | 關于我們 | 中藥提取物 | 加工合作 | 提取物動態 | 提取物百科 | 聯系我們
   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
  • <tr id="caaik"><s id="caaik"></s></tr>
  • <button id="caaik"><code id="caaik"></code></button>
    <tbody id="caaik"></tbody>